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达25.6%。但是,售后维修领域的人才培养速度并没有跟上前端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反映,买车容易修车难。
【资料图】
北京的白先生开的是新能源汽车,前几天,转向灯出现了频闪故障,他本以为这类小问题随便一个汽修店都能解决,但接连走了好几家却都解决不了。
新能源汽车车主 白彬:我觉得很简单的问题,但是那边说维修不了,只能去4S店。
类似白先生这样的遭遇,大多数新能源车主都遇到过。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理事 阚有波:售后端的综合的维修企业以及新能源的专修企业量都不够,所以我们讲销售端很热,售后端很冷。
走进几家传统汽车品牌4S店的维修车间,记者看到,每10个维修工位中,新能源汽车的工位平均不到2个,新能源汽修人才短缺是行业的普遍现状。
某汽车品牌4S店服务总监 陈斌:目前的缺口,从我们店端来讲,大概至少缺50%到60%这种相关人才。
记者了解到,从事新能源汽修的技师,不仅要掌握维修原理,还必须要持有汽车维修工证和电工证,因此,传统燃油车的汽修店基本无法维修新能源汽车。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理事 阚有波:现在的修理厂中国有50万家,真正能够修新能源车的,我认为没有超过1万家。
专家介绍,按照新能源汽车现有的市场占有率测算,专有的维修工位及技师数量与传统燃油车相比较,占比应在五分之一左右,而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可达103万人。
校企协同发力 破解短缺困境
面对新能源汽修人才短缺的现状,各汽车企业在内部纷纷加大了技师的培训力度,让一部分技师油转电。同时,技工院校也瞄准了这片蓝海,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
记者来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看到新能源汽修专业的学生正在进行考试。这个学校从2020年开始设置了新能源汽修专业,当时开了一个班40名学生,新能源专业与传统燃油车专业学生比是2:5,而今年招生已经达到了1:1,在提前招生中很快就招满了。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汽车应用技术系主任 李兵:还没有分配的时候,就已经有多家的4S店,包括企业提前找过来,希望能提前把学生要走去实习,提前把这些人定下来。
按照“售后端市场滞后5年”的规律,新能源汽车相对集中的维修期即将到来。记者了解到,各职业院校也在按照每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倒推需要的维修技师数量,逐步增加招生规模、专业设置,提早着手做好相关人才培养。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党委副书记 院长 蔡夕忠:所以这样的人才就是根据市场或根据社会的需求,逐渐在培育、在成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加大了对汽车4S店职工的培训。
面对庞大的售后维修市场,各家院校先后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对油转电的技师进行培训和技能认定,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多种方式破解人才短缺困境。截至目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已为多家企业代培近5千名新能源技师。在学院的车间办公区里,记者看到了一张针对不同品牌车型而设置的课程表。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汽车应用技术系主任 李兵:不同品牌的车辆,他们的专业、他们的技术也会存在区别,由他们(企业)来决定需要对员工到底进行哪方面的培训,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跟企业联合完成定制化的服务。
以赛促训 加快新能源汽修人员培养速度
以赛促训,赛教融合,各地也在职业技能比赛中加快新能源汽修人员的培养速度。
在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上的一个分赛场,记者看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双人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中,这项比赛考验的是选手对智能网联的感知、诊断、排查能力。
参赛选手打开车辆后备箱,连接上设备,对汽车的智能化设备和网联化设备的激光雷达进行检查。
参赛选手 杨野:这次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比赛,让我对智能网联自动化的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比赛的训练也对我个人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已举办过两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也已成为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的发展新路径。
今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在天津举办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再次被列入了国赛精选项目。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党委副书记 院长 蔡夕忠:这些比赛我们学生也是在积极参与,我们实际上在整个学校里面也和人社部推广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匹配,也是促进我们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郑春宇 张程 浙江总站 陈梦豪)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