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正喜 通讯员 黄浩语 杨策
(资料图)
8月22日早上8点,在徐矿集团张双楼矿21914智能化工作面,综采二区检修班职工正在检修机电设备。他们个个精神抖擞,为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进行“健康体检”。
“蔡班长,你过来看一下,工作面通讯主机不运行了,输入输出多个点位损坏。”听到召唤,“青年文明号”号长、综采二区机电副班长蔡成明立即上前排查,查明原因后,及时更换电源模块,优化配置程序,确保故障处理闭环。设备“体检完毕”,检修班便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场探讨学习。
“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学,生怕自己‘掉队’。”青年职工王训志说,“现在的煤矿设备已经由过去的机械化、模拟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如果我们不及时跟上形势,迟早要被时代淘汰。”蔡成明经常勉励班组成员加紧修炼“智能化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日前,这个屡获殊荣的先进班组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摘得全国青年集体最高荣誉。
“最强大脑”
能掐会算实时预警
在张双楼煤矿智能调度控制中心,智能控制中心主任牛福泉正通过大屏幕观察井下采掘设备、通风、运输等实时数据,分析判断当前井下的安全生产状态。
“画面清晰,信号稳定,双向通话实时流畅。”牛福泉指着大屏幕上74104工作面的生产场景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我们初步实现了以自动控制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智能化工作面一键启停率达90%以上、煤机记忆截割率稳步在80%至90%之间。在产量稳定的前提下,综采工区在册人数精减了24.2%,生产期间井下职工不超过9人,初步实现了智能减人提效的目的。”
据了解,该矿还建立了地音监测、CT探测、智能煤粉钻屑监测系统,搭建了智能判识多参量预警云平台,实现了矿井冲击地压多参量综合、分级、分区、实时预警。
不仅重视提升生产环节的“治”水平,更注重增强本质安全的“防”能力。为此,该矿采用TGIS+BIM技术,全面构建煤矿的采、掘、机、运、通各专业子系统以及建筑仿真模拟系统,建立了“GIS一张图”,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及勘探资料,将煤层赋存条件等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集成,实现全矿井“监测、控制、管理”一体化,为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保障。
智能化开采
工作面“采煤不见煤”
没有飞扬的煤尘,也没有机器的轰鸣,更没有太多的采煤工人。张双楼煤矿综采二区采煤工作面集控仓屏幕上,实时显示工作面的监控视频和设备参数。通过智慧集控中心,工人能够实现工作面的远程操作,真正实现“采煤不见煤”。
以往,综采工作面作为煤矿生产中最关键、最复杂的环节,需要多人操控。而5G下井后,借助5G网络数据传输高可靠、高带宽的特性,工作面各设备通过传感器、无线信号以及摄像探头与集控仓进行联系,实现集中和就地远程控制。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工业的深度融合,挖掘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巨大潜能。张双楼煤矿通过万兆高速传输及5G融合一张网、一朵“云”(私有云)和一张图(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智能采煤、掘进、防冲等“N”个控制系统的智慧化矿山架构。74104工作面也成为江苏省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江苏省首个井下5G工作面。
煤炭行业属于典型高危行业,生产过程中伴随着水害、火灾、瓦斯、冲击地压、粉尘等灾害隐患。张双楼煤矿通过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成了“江苏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掌握了防冲治理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了10项核心防治技术,探索出了一条独具“双楼”特色的防冲治理模式,顺利通过省级冲击地压防治示范矿井验收,引领了全国煤矿重大灾害冲击地压防治管理模式,实现了冲击地压可防可控,提高了产业工人现场安全管控能力。
练好“内功”
适应智能化开采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矿井中心工作,张双楼矿综采二区检修班这列“青年文明号”穿梭在浩瀚煤海,推动着智慧矿山建设的点滴进步。
为鼓励青年职工开展小改小革,综采二区检修班在工作面开展了节能创效小改小革试验。创新完成了“综采大倾角工作面安全人行台阶装置”,让职工在大倾角工作面液压支架间行走更加安全;设计了转载机跨机尾导线装置、支架高度指示仪、煤机防大滑装置、U型电缆托架等,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促进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近年来,该班组共完成创新创效项目20项,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2项,完成创效金额100.96万元。
从会采煤到“慧”采煤,传统的采煤矿车摇身一变成为“智慧矿车”。在江苏省首个智能化工作面安装过程中,检修班成员虚心学习,从设备组装、调试到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再到日常维保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普及,发挥着青年先锋作用,逐渐熟练掌握了智能化设备操作维护技能,在智慧矿山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