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 > >> 正文

闯出精彩 | 海南大学教授骆剑:八年奋斗 只为苏眉

来源:南海网    2023-07-28 21:48:54     作者: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符彩云 马子涛

你知道苏眉鱼吗?别名波纹唇鱼,又叫“拿破仑”,体态优美、色彩斑斓,最长超过2.3米,是热带珊瑚礁海域的霸主之一。苏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濒危物种,属于世界十大濒危物种。


(相关资料图)

海南大学教授骆剑与海洋鱼类结缘已经15年了,养鱼不仅是他的爱好,研究鱼类也成为他的团队不断追求的使命和责任。骆剑团队十年如一日,先后在苏眉生殖发育与人工繁殖、石斑鱼人工雌核生殖,金鲳遗传育种和章红鱼人工繁育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

海南大学教授骆剑。受访者供图

八年奋斗 只为苏眉

骆剑师从鱼类育种大家刘筠和刘少军院士,从研究生开始就一直与鱼打交道,偶然的机会注意到海南有丰富的鱼类资源,认为海水鱼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于草鱼、鲤鱼这些年产数百万吨的淡水鱼,海水鱼的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更大”。骆剑博士毕业后就入职海南大学,决心投身于热带海水鱼类的研究与应用。

骆剑领衔的海南大学鱼类生殖与遗传课题组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南海重要养殖鱼类的遗传选育,开展金鲳、石斑鱼等大宗经济鱼类的优良品种选育;另一方面,是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育,揭示了苏眉鱼、章红鱼等品种的生殖发育规律,开发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

早在2007年,海南大学鱼类课题组就开始研究苏眉鱼。为了摸清苏眉鱼的习性,他们经常蹲守在海上渔排和养殖基地,海上风浪大,老师和学生常常吐得东倒西歪。而且苏眉鱼产卵多在傍晚,发育速度快,必须在10个小时内运送到育苗场,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通宵达旦工作是常态。在苏眉鱼繁殖期,老师和学生要连续30~60天日夜蹲守渔排和育苗基地。风吹日晒,脖子和胳膊上的皮肤掉了一层又一层,不仅白天需要蹲在渔排边,晚上也得观察,由于担心光照影响亲本,只能摸黑从一个渔排跳到另一个渔排。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掌握了雄性亲本之间在繁殖期的打斗行为规律,重新设计了亲本配组方案、催产方案,并提前营养强化,终于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获得了批量产卵和育苗,宣告波纹唇鱼在中国率先取得了规模化繁育的成功。

“历时8年,我们在2014年迎来了重大的突破,终于实现了在人工条件下的苏眉鱼产卵、授精、批量育苗的成功,实现人工培育波纹唇鱼幼鱼5.4万尾,这在世界上属于首次。”骆剑说。

海南大学教授骆剑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记者 符彩云 摄

跟着鱼走 “游”遍海南

在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实验室里,骆剑正指导学生们做实验。金鲳育种是他们的课题之一。金鲳鱼是该课题组十几年来投入大量心血的又一品种。

“金鲳鱼是三大海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周期短、肉质鲜美、可采用大型网箱养殖。尤其是海南、广东、广西还有福建,有大量的渔民和公司养殖,市场前景比较广阔。” 骆剑说,金鲳的养殖在秋季会受到小瓜虫和台风的影响,往往造成较大的损失。他的团队培育出快速生长的新品系,在台风季、病害季来临之前即可收获,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

相比于放在实验室里就能养殖观察的斑马鱼,金鲳鱼的繁育实验要在渔排才能进行。“鱼类的分子实验和养殖实验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所以我们的实验场地遍布海南岛,其中亲本基地主要在三亚和陵水渔排,育苗基地主要位于东方、乐东等地。”

海南大学教授骆剑。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工作要跟着鱼走。”因此,环岛甚至出岛奔波是骆剑和团队师生的工作常态。不仅仅是停留在岸上,研究海水鱼就要往深海走,才能获取样品材料。在每年3月-5月的金鲳鱼春季繁殖期,课题组几乎全员出动,各个小组分别蹲守在渔排、苗场和实验室,紧张繁忙且有条不紊地开展繁育实验。

骆剑认为,产学研要深度融合,将各个环节的力量有效聚集在一起,共同推动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发展。从2009年至2023年,骆剑团队与企业合作完成了连续4代的金鲳选育,每年针对成百上千尾金鲳进行性状测试和遗传分析。不仅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专利,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更重要的是选育出生长速度高30%的金鲳“蓝粮1号”新品系,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超过1/3。

杂交石斑鱼、金鲳、东星斑、苏眉鱼、高体鰤等品种是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海水鱼品种。骆剑带领团队利用海洋丰富的鱼类种质资源,不断攻克野种驯化与人工繁育,拓展新的养殖对象。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突破重要外贸野生苗种品种——高体鰤的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为改变野捕出口的局面奠定了技术基础。

海南大学教授骆剑。记者 符彩云 摄

项目导师 亦师亦友

课题组有40人左右,目前一半都在崖州湾科技城开展金鲳育种研究。在金鲳鱼这个“研究体系”网络中,课题组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各司其职,分工有序,共同“织”起一张大网,托起了一项项创新成果。

但如何参与到这个体系中发挥作用,让不少新生感到棘手。“科研没有捷径,我们就只能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 在实验室大师兄孙树奎的眼中,骆老师有着深知灼见,总能发现问题根源并连根挖起,让实验能够稳步推进。

“老师对我们实验很上心。”研究生袁鑫说,骆剑经常忙到很晚,但是第二天比学生来得还早,早上7点多就能在实验室看到他的身影。“今年春节给老师拜年时,我才知道老师已经开始投入工作了,这也让我看到了我们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更加努力。”孙树奎感慨道。

孙树奎马上就要博四了。他很喜欢生物学,但是由于是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刚开始十分忐忑,但是骆剑给足了他勇气。“刚开始确实很吃力,压力很大,但是老师一直耐心指导,并告诉我们心中有热爱,才能够继续做好这份工作。”

2022年孙树奎到三亚后,经历了疫情暴发。当时在陵水养殖基地的鱼样品好不容易才采集好,却要面对着无法保存的状况。“样品要保存至少在-80℃的液氮中,但是我们处于封控区,样品没法送出去。”孙树奎非常焦急。得知情况后,骆剑辗转联系,最终成功将样品送到保存点。

在孙树奎的眼里,骆剑不仅仅是项目导师,更像是朋友。

今年四五月,崖州下了一场大雨,孙树奎骑车去实验室的路上,不小心撞到柱子上,脑袋肿了个大包。孙树奎本只想着跟骆剑说明情况请假去趟医院,却没想到,骆剑二话不说转来一笔钱。“你一个人在外面,钱肯定不够,你就拿着我的钱去,先去看伤。”如今回想起来,孙树奎心底依然涌过一股暖流。

“研究生的师生关系超越了一般的师生关系,”骆剑这样认为,“我希望自己是亦师亦友的角色。”为了师生交流,骆剑会利用空闲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打球、聊天。“学生们初来乍到,对这里的环境并不适应,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可能会遇到很多难处,所以我也会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

孙树奎说,“从今年开始,在崖州新建的实验室一切都步入正轨,不仅仅是局限于实验室,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投入生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海南大学教授骆剑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记者 符彩云 摄

一份责任 一起成长

对于骆剑而言,研究鱼已经从兴趣变成了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他也经常以此共勉学生,“在这里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科学、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必须下定决心认真做好。” 他希望同学们在投身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怕吃苦,树立起远大理想,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成为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骆剑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发现海南水产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海南日新月异的发展更加证实了他的判断。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库,是我国海水渔业未来发展的“种质”基础。海南水域温暖,水产也能“南繁”。今日的南繁育种,要从传统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的南繁体系,向水产等领域拓展,这对于海南的热带农业发展尤为重要。

海南省拥有良好的海洋环境资源,优越的海洋气候和水质资源为发展水产苗种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我国热带水产苗种的产业中心。海南省拥有大量的水产亲本资源,生产的苗种,源源不断供应给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深受广大用户青睐,海南这块水产宝地也逐渐受到国内知名院校的密切关注。

海南乘着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东风,水产行业也进入了“快车道”。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作为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聚焦南繁和深海两大主导产业,吸引了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入驻,带来一流的专家团队。“作为本土的研究团队,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很好进步机会,与一流团队合作攻关,能够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骆剑说。

目前,三亚市乃至海南省渔业都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海南渔业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而水产南繁种业任重道远。目前,海水鱼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骆剑相信,“我们未来10年力争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海南水产行业有着诸多的机会,湛蓝的大海是神秘的存在,更是宏伟的梦想所在。骆剑将继续带领团队,向着一个个“蓝色梦想”扬帆起航。(符彩云 马子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更多

科技新闻

+更多
wps不能上传10m以上的ppt怎么办?WPS文件收集功能怎么用?
wps不能上传10m以上的ppt怎么办?方法一:开通WPS会员,替自己的云空间扩容。方法二:注意自己的文件大小,普通用户的文件一定不要超过10M,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