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委、县政府坚持先行先试、开拓创新,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依托金融保险机构、农业科技企业等,在河北省率先建设县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全力打造集金融支农、电商销售、土地流转交易、农业科技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服务新模式,全面开启了“平台化、市场化、规范化、社会化”质量提升整县推进新航程。
一、政企合作,助推金融支农服务平台化
(资料图)
开启“政银合作”新模式,县政府与邮储银行等合作搭建新农金融服务平台,由服务中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一是提供财务管理服务。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人员缺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公开招标选定第三方公司,采用信息化电算化方式,开展日常财务管理、数据归集、档案管理、凭证管理、原始单据上传备份、财务审核等服务,实现156家县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财务管理规范化。
二是提供金融支农服务。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资金、融资难等问题,发挥邮储银行金融服务主体作用,通过云管理平台,开展开户、结算、贷款、资金监管等服务,为21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放助农贷款659万元。
三是提供风险监测服务。通过平台数据库对新型经营主体注册信息、经营状况与财务数据等分析,结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信息,可及时发现经营异常主体,2022年全县共清退“空壳社”61家。同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补贴资金项目进行跟踪监管,加强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有效防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失信、违规等问题的发生。
二、创建品牌,助推电商服务市场化
开启“电商助农”新模式,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一是展销名优产品。在服务中心设立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区,让卢龙特色农产品集聚一堂,累计展示“十八里粉丝”“石门核桃”“清喜甘薯”等28个品牌136款农产品,使卢龙特色农产品销有平台、购有渠道。
二是打造农业品牌。成立专业队伍,设立农业品牌包装区,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设计包装、创立品牌,已设计卢龙葡萄、黄桃等特色农产品包装8款,开展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个,提供专业产品检测服务65次,让卢龙特产更有颜值、更具品牌影响力。
三是开展电商服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开展电商知识普及培训、直播带货培训以及电商创业企业孵化等业务。设立网货供应中心,培育一批本土“网红”和电商达人,帮助低收入农户和种植合作社销售鲜桃、甘薯等农产品,有效解决全县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
三、健全机制,助推土地流转服务规范化
开启“流转惠农”新模式,由服务中心搭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促进流转交易规范化。
一是规范流转制度。制定卢龙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规范农村承包地流转交易工作程序,保障农民权益。充分发挥村集体功能作用,鼓励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集中统一流转农民承包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健全流转体系。以服务中心为龙头,在全县12个乡镇成立服务站,548个行政村聘任信息员,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
三是规范流转程序。探索实行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由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按程序规范开展交易行为,让土地流转交易在平台公开进行、统一交易,实现流转监管公开、公平、公正,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造成的程序不规范、风险隐患大等问题。
四、有效对接,助推科技服务社会化
开启“科技支农”新模式,由服务中心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对接科技院校和农技专家,以科技为农业发展赋能。
一是传授科技知识。通过发放科技资料、现场讲授农技知识等方式,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户等提供甘薯脱毒及高产高效、果园管理、畜禽标准化养殖等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
二是培育科技人才。在县、乡、村三级建立580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对全县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手把手”科技服务;通过举办卢龙县甘薯节、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现场会、葡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等,重点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000余人。
三是促进科技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组织成立河北省(秦皇岛)甘薯产业技术研究院、甘薯产业联盟等科研机构2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业务指导、科技培训、互动交流等农业技术宣传推广活动30余场次,受益群众2300余人。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2023年6期
征订期刊 咨询热线:
010-59197732(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