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石家庄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走进河北科技大学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进校园活动。 河北省公安厅供图
花样翻新 新华社发 徐 骏作
阅读提示
【资料图】
今年以来,国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出现反弹。从省公安厅获悉,1至7月,全省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9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万人,同比分别上升%和%。
新“话术”、新套路频出,诈骗集团紧跟社会热点,不断翻新手段,出现了“盲骗”转向精准作案等新特点。此外,刷单返利类等老手段变化快、变种多,令人防不胜防,青少年群体受骗增多等现象,同样值得关注。
警方提醒,在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高压打击治理态势下,仍有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加速迭代变化的诈骗手法迷惑性增强,广大群众一定要提高警惕。
紧跟社会热点变“话术”,“盲骗”转向精准作案
“差点被骗!真是防不胜防。”几天前,石家庄的王女士收到了一份快递邮寄的某培训机构退费公告,让她险些掉入一场骗局。
这份公告称,因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整顿,导致该培训机构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运营,即日起对学员全面进行退费结清。公告标出了办理退费的流程,需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官方客服,甚至提醒“我司不会以任何短信或电话通知学员办理退费,切勿相信他人谨防上当受骗”。
“公告上不仅有培训机构的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还列出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资本等信息,看起来十分正规。”王女士是一名学生家长,因以前确实曾替孩子报名过培训机构,未加深思,便拿出手机扫描了公告上的二维码。
扫码后,王女士的手机上弹出了一个添加QQ好友的页面,但又弹出提示,该页面被官方提示为风险操作,而且被多人举报。“这时我才意识到,这可能是电信诈骗的手段。”王女士说,自己其实接触过不少反诈信息,自认为有一定的反诈意识,“但我以前了解的电信诈骗多是通过电话、短信、网页链接等手段,这次是线下快递,让我放松了警惕,差点上了骗子的当。”
据了解,王女士遇到的这种培训机构退费骗局近期在全国多地都有出现,且已有不少人“中招”。受害者添加所谓的“官方客服”后,会被要求下载一个第三方APP,诈骗分子会诱导受害者以“购买证券”等形式获取退费,对受害者实施诈骗。
“诈骗集团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变化诈骗手法和‘话术’,迷惑性强,令群众很容易上当受骗。”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戴栋云说,近几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出现新变化,目前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已超过50种。
近期,随着演出市场回暖,有的地方出现了因购买二手“演唱会门票”被骗的警情。此外,还有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百万保障”,“微信贷款为高利息贷款,受国家管控,需解除合同”等为由的诈骗,花样不断翻新。
平山县警方日前通报了一起“百万医疗保险”诈骗案例。
8月14日,平山县的康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人保客服人员,称康女士微信上有个“百万医疗保险”即将到期,如不取消,每月将扣除2000元的费用。
康女士虽从来没有入过“百万医疗保险”,但与对方核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时,发现信息确实是正确的,便相信了对方的说辞,并按对方指引开始取消业务的操作。
对方让康女士先在手机上下载“ZOOM”软件,后通过该软件与康女士进行了视频会议。视频过程中,康女士按照对方要求一顿操作,却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先后被转出了7万余元。
“现在电信诈骗已从以前的‘盲骗’,大海捞针,转向精准作案。诈骗集团会针对不同群体,根据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戴栋云介绍,冒充公检法、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熟人等也是目前高发的电信诈骗案件类型。
这类案件中,诈骗关键就在于骗取受害者信任。比如,冒充公检法类案件,诈骗分子不仅会用非法获取的个人隐私信息来取得受害人信任,还会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为警方办公电话,并让受害人拨打114查询验证,进一步增强信任。冒充熟人类案件中,诈骗分子会以熟人的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或模仿熟人、老师等人语气发出指令,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
警方提醒,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做到不轻信,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如有疑问可拨打110、运营商客服、银行客服电话求助,或向亲戚、朋友、同事等核实情况。
变化快、变种多,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
“家人们,免费的空调扇和空气炸锅领了吗?”“周年庆典,送出千台智能空气炸锅。”
你的朋友圈里,是否也出现过类似内容?警方提醒,这可能是诱导分享的刷单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各种正规企业(如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电信公司等),以发放福利、赠送各种礼品的名义要求受害人加入群聊、下载刷单APP。
转发朋友圈,属于诈骗分子“筛选客户”的手段,类似的还有免费领取某某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领取8只大闸蟹等内容。这类骗局一般将发布相关朋友圈作为进入门槛,后弹出一个需要填写地址的窗口,既增加了受害者对领取免费礼品的信心,还顺便骗取了个人信息。
“免费领”、刷单返利的骗局并不是什么新套路,但诈骗分子手段不断更新,还是令它可以在朋友圈“遍地开花”。
戴栋云介绍,刷单返利类诈骗一直是近年来发案率最高的电诈类型。去年,刷单返利及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案件发案占全部案件的30%,今年这类案件已达50%。
沧州警方通报了多起近期发生的刷单返利类诈骗案件。
6月,杨某报警称,他在微博上添加了一名好友,并与之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随后,对方让他登录一个网站进行团购刷单。杨某分6次共计转账万余元参加团购,后想申请提现时,却被“客服人员”告知,他还需再次团购刷单才能提现。
7月,姜某某报警称,他通过某微信群下载了一个名为“游山西”的APP。群内网友称,在APP加接待员为好友,可做刷单任务赚钱。姜某某与一接待员加为好友,在向对方提供了本人身份信息以及微信收款码后,领取了元的注册奖励。随后,他又领取刷单任务并操作,先后转账3900余元。在完成任务后,接待员同样告诉他还要再次打款刷单才能返利。
在刷单返利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先是引导受骗者完成任务,获取一定量的小额报酬,等受骗者大额投入后,再以系统、网络、冻结问题等种种借口,要求受害人多次汇款。
日前,发生在内蒙古包头的一起刷单类诈骗案件报警,让受害人刘先生被骗了100余万元。
7月31日,刘先生在手机上无意间浏览到一个非法网站,看到充值会员可以观看更多限制级内容,冲动之下便开始充值。随着几次网页跳转,看到可以刷单返利,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逐步掉进了陷阱。
刘先生按照网页提示进行操作,收到了几笔小额的佣金报酬,尝到了甜头。此后,他在“客服”的指令下开始大额转账。一笔10万元转入后,未能收到返利,对方表示是刘先生账号出现冻结,需转入大于上一笔金额的资金方可解冻。就这样,刘先生在诈骗网站先后充值了13笔。当他想提现时,发现网站显示“您操作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无法提现”。刘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连忙报警。
与刷单返利类相似,在虚假投资类诈骗中,诈骗分子会通过搭建虚假投资平台,用高额回报作为诱饵,诱使受害人投资,具体操作中,往往在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中,给予其一定返利,骗取其信任。
“天上不会掉馅饼,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以免遭遇连环骗局。”戴栋云提醒,一旦发现被骗,一定要保留好转账、汇款记录,聊天工具账户等物证或者电子证据,及时拨打110报警,尽量记住骗子的账号、联系电话等,及时提供给警方,公安机关会积极协助受骗群众开展被骗资金的紧急止付、冻结以及案件后续处理工作。
用网游、追星为诱饵,黑手伸向青少年
8月10日23时50分左右,石家庄市民李女士拨打110报警电话求助,其孩子可能遇到电信诈骗,还遭到了对方的威胁恐吓。石家庄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广安派出所师大警务站巡逻民警接到派警后,迅速赶往现场。
李女士的孩子是一名中学生,在网上一个“游戏买卖服务平台”以1000元价格出售自己的游戏账号,买家称钱已经打到平台上,需要从平台领取。“平台客服”告知其在进行银行账号输入时因操作失误1000元现金被冻结,想要解冻必须再充入等值金额的1000元现金到平台,待通过后将在1至5分钟内2000元全部到账。因孩子手中无钱充值,对方威胁称:“若不充值,就将你移送到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民警了解情况后,明确告知李女士,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不能再按照所谓的平台客服的要求进行下去,否则资金将会无限翻倍,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一段时间以来,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案件正在逐步增多。专为青少年设计的骗局越来越多,剧本、话术、套路、工具日趋专业化、系列化。”戴栋云说,目前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不少与网络游戏、追星等相关。
比如,有的打着“免费送皮肤”的旗号,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有的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此外,还有假明星发“假福利”,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不仅将黑手伸向了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口袋里的钱,甚至还盯上了小朋友们的儿童手表。
一些诈骗分子专门寻找戴儿童手表的孩子,谎称自己的手机没电或欠费,骗借儿童手表打电话。如果孩子将手表借出,诈骗分子便会趁孩子不注意拿走手表里的电话卡,或换上备用卡再归还。被盗的电话卡将被诈骗分子用于从事诈骗活动。
值得注意的还有,今年以来,邢台、唐山、廊坊等地警方破获了多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中小学生高发涉案。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借用兼职等名义,诱骗青少年群体参与“手机口”业务,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戴栋云介绍,“手机口”诈骗是境外电信诈骗的一种新形式。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团伙通过国内网站、社交软件发布招聘广告,以高薪日结为诱饵锁定“协助”人群。“手机口”业务利用“对录线”或者将两部手机放到一起,实现语音中转,掩饰诈骗电话归属地,掩盖境外诈骗事实。
警方提醒,青少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仅要提高反诈意识,防止自己被骗,还要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人”。切勿随意相信网络上的兼职信息,不要将电话卡、银行卡、QQ号、微信号等出租、借用给他人。(记者 常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