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凭这三点,一炮走红
━
某一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公司举办演讲比赛,所有高层全程参与。
【资料图】
这个比赛是公司节前布置的任务,各个部门都需要派数名代表参加,不分业务和职能部门。当初到底是为何目的不得而知,反正节假日里要做准备少不了。
那时的我血气方刚,多少有点年轻气盛,但我的外在形象一直都是书生气的状态,人兽无害的那种,但我干过的事情在我同龄人里极少有人干过,比如学生时代裸婚生娃、放弃北京户口OFFER、转行做销售等等。有的很扯,有的也很受伤,安静的皮囊下是什么样的跳动灵魂,每个人都有无法解释的天命安排(我也解释不了自己的性格,只能这么唯命主义)。
年轻时的心态就是:既然是比赛,不拿第一谁拿第一。春节假期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准备内容、撰写PPT、制作动画、演练等。
努力准备一个比赛没什么稀奇,这是分内之事。但这么一个经历,却激发了我一个深深的思考:难道只是拿个比赛名次? 我这么一个普通员工有没有什么可以一鸣惊人的?如何在这300多人的公司里来一次“声名远扬” ?
我立刻改了演讲的策略,为的是把个人推出去,这是一次真正为个人品牌而战的开端。
既然是打出个人的品牌:那演讲的 语言风格、内容结构、互动设计、冲突碰撞 等都必须是不可复制的调性。知道为何而出发,目标就非常明确,越准备越兴奋,你会隐约感觉到自己要飞起来了,步入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正向反馈系统。
确立 「 说人话 」「 接地气 」「 不端不装 」 为演讲基调,并彻底贯穿到底。
如意料中,这次比赛很成功,“遥遥领先”拿下第一。
如出所料,这下从老板到同事都认识了,职业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跳跃。
如果把个人比作一个初创品牌,那这次演讲是完成了一次个人品牌的出圈,实现了一次人尽皆知的品牌效应。
02 远离学院派,只做实战派
━
品牌是个什么玩意?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任何人都能来上几句,听着都有道理,实则都是正确的废话。
从管理学到营销学,从德鲁克到科特勒、特劳特,品牌的定义和论述各有风格和侧重,但你一看多了,自己都会迷失在大师的旋涡里。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是干嘛的?”
北京地铁1号线玉泉路站西北口,中国科技大学的北京校址,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坐北朝南的二层小楼正对校门,是这所学校的标志建筑,这里也是中国学术泰斗们经常讲学的地方。
一个平常的下午,一堂由院士主讲的全球变暖学术课堂在此举办,理所当然全是一系列的专业术语,听着听着就犯困起来。我作为该选修课的学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突然间冲进脑海,肆意翻腾。
“这些东西为什么就不能转变成街边卖煎饼的大姐也能听懂呢?”
“什么是LUCC?”
“全球碳平衡是个什么玩意?”
博学、严谨、理性、客观地追求学术光芒是学者的治学态度,而我显然就是个不入行的学术文盲。
学术的圈子很小,如果要把学术研究成果扩展到更广的人群,那么意味着要做科技普及,这跟创业品牌是一个道理,如何让更广的人群知晓你品牌是什么?品牌功能价值是什么?那就要做降维转化,说直白一点就是变得“土一点”,阳春白雪只能束之高阁,而下里巴人才能在普罗大众那里扎根生长。
如果说把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是学院派,那行业市场里你争我抢就是实战派。
所以,我们作为企业来讲, 少摆学院派的道道,多多从实战派里悟门道 。
03 品牌自嗨症
━
说起品牌,横看成岭侧成峰。
品牌不能成为玄学,要不然就把企业的品牌部改成“星卦占卜部”好了。至于其他行业怎么谈论品牌不得而知,但作为教育从业者还是有几点要唠一唠。
先从几个现象说起。
01-高大上情节 :几乎每个创始人都特别中意于“高大上”、“有文化”,但肯定没有人会承认自己要做个土品牌,要不要也学无印良品的无品牌策略?
02-自嗨症 :夸自己特别起劲,很多时候停不下来,有的没的都要往上去堆,公司越小,名头越多,创始人的标签也越多。不自夸是不对的,但很多时候自嗨的过了。
03-形容词症 :诸如“科学的”、“创造性的”、“富有前瞻性的”等形容词汇运用的炉火纯青,如果让一个公司的创始人不要用形容词介绍公司,他绝对落不下笔。
04-好看主义 :LOGO设计的内卷越来越严重,什么负图形、扁平化、暖色调等等技法越来越多,试图在LOGO上打造出一个惊为天人的设计。
05-空洞主义 :品牌介绍要不洋洋洒洒千字文要不寥寥数语,说了好多,也不知道说了什么。
好了,现象不再去多举,这些东西不是嘲笑谁和吐槽谁,我就是这么犯错过来的,那时的自己还洋洋自得“又造了个品牌新词,我多厉害”。
作为企业创始人,品牌是一把手工程,品牌部是不可能做好品牌的,客观来讲品牌从业者更多是技法的运用者,而品牌恰恰最需要战略引领。但同时,你又不能陷入到学院派的漩涡里自嗨的不行,搞得莫名其妙。
仰望了星空,忘了踩着土地;脚踏实地,却忘了精神引领。
怎么破?
如何搞?
04 宁愿“土”一点,也不要盲目高大上
━
说到做品牌,首先都会说定位。
什么是定位?大家去看看《定位》这本书好了,我在这里不讲这个话题。
谈谈我是怎么去操盘一个新品牌的,思考的逻辑是什么?
作为创始人,作为老板,记住你自己先是个合法商人,不要一上来给自己上道德高度,这点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你对品牌的认知心态。
商人的本质是通过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获取利润,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你品牌要扎下的根基,也是一切品牌的源头。
第一要点 :品牌首先要解决的是降低客户的认知成本和触达客户的传播成本,那些喜欢把品牌名字和LOGO改来改去的公司,那是他没有想清楚品牌的第一目标。
第二要点 :起一个“土”名字,这里的土是指有文化母体根植的名字,任何人都没有认知障碍的名字,比如“红绿灯”世界范围内通行的认知符号,就是超级符号,因为就没有认知障碍。
第三要点 :文字LOGO一定要好于图形LOGO,初创公司不要搞什么图形LOGO设计,增加了传播和认知成本。
第四要点 :用具象化、数字化的动作语言描述你的品牌,并给数字赋予意义,学会故事化地描述场景。就好比我的文章肯定会用一个具体的场景或者示例去讲某个观点。
第五要点 :保持克制,不要随意给品牌增加意义,而要去减意义。日本园林的“留白”设计理念和侘寂美学是理解品牌克制的好榜样,这方面的书籍我有很多推荐,可私信我。
就这么多,如果让我最后总结品牌原则的话,还是我十几年前演讲总结的观点:
「 说人话 」「 接地气 」「 不端不装 」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用「 @ Hello老板 」这个品牌分享生意的原因,我喜欢这个“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