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新余高新区通过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打造高新人才集聚高地,赋能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2022年,全市唯一1人入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现全省零的突破;打造了今年全省唯一一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赣锋获批全市首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共建共享基地;2个团队8个人获批省双千项目;8月,高新区凭借“强硬实力”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人才资源总量从2010年33875人增长到2022年的48309人,增长率42.6%。
【资料图】
打好人才引育“主动仗”
一是精准谋划“发力点”。该区与“猪八戒(江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构建一体化人才服务体系。二是打造引才“磁力场”。继续推广“飞地聚才”模式,设立研发飞地15个,集聚人才438人;新建上海商会“招才引智”工作站1家,聘请招才大使5名;打造“才聚新余,智荟高新”引才品牌,至各大院校举办引才活动4场,共发布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423个,达成初步意向187人次。引进国家级人才10人,省级人才2人,博士6人,硕士64人,本科752人。三是激活育才“蓄水池”。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9场,培训人才1687人;开展“锂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等8场人才联谊会;新建市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3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用人单位442家,服务5394人次,帮助实现就业培训和流动人员培训7231人次。
栽好爱才用才“梧桐树”
一是产学研合作持续推广。赣锋锂业和新余学院新认定为“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出台人才强区政策,区管委会与新余学院和部分高企建立政校企合作联盟,组建“产业博士服务团”,互派12名博士、10名企业高层次人才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今年各类人才承担省级以上项目28项,荣获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9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19项。赣锋锂业与5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率先建设了国内首条固态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产能达到5GWh,并实现装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运营,目前该公司市值位居全省上市公司首位;投资150亿元的30GWh动力电池项目采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许晓雄团队技术,该技术拥有23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投资10亿元的2万吨碳酸锂和8万吨磷酸铁项目采用了江西省百千万人才白有仙和江西省学术学科带头人章小明团队技术,该技术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是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赣锋获批全市首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共建共享基地;赣锋、赛维2家企业获批江西省海智计划工作站,赣锋、沃格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华新材料公司被授予“江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金土地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亿铂电子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赣锋锂电、新钢金属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152家企业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今年各类人才承担省级以上项目28项,荣获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9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19项。
打造留才兴才“新生态”
积极兑现政策,落实人才经费787万元;兑现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240万,奖励“专精特新”企业40万。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在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人才服务专窗,协助办理入住人才公寓48套,办理高层次人才退税42人、子女入学28人。唱响本土品牌,坚持每年储备、评选一批“最美高新人才”,打造区级“三名”工程、农村实训基地等;在国家级媒体上稿8篇,省级5篇,市级媒体10篇,“新余高新”等微信公众号53篇,视频号8条,抖音号24条,浏览量达10万+。优化人才生态,打造人才公园、人才广场、人才驿站、筑梦驿站。
下一步工作启示
(一)创新思路,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强化“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推广“飞地聚才”模式,通过项目合作、技术转化等方式,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聚焦锂电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鼓励上下游企业打造引才共同体。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和企业家人才沙龙等交流活动作用,促进更多的跨界合作。
(一)搭台赋能,进一步打造“聚才”平台。继续依托现有院士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快赣锋锂业等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步伐,搭建更多人才成长平台。
(二)品牌创建,进一步加大“育才”力度。鼓励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推广“订单式”“委培式”“定向招录式”等培养模式。
(三)优化服务,进一步营造“兴才”生态。深化人才领域“放管服”改革,发挥“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人才服务专员作用。整合全区各项社会资源,将服务内容进一步细化,从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三大类出发,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人才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