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
新闻回放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六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班上学生读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与《合欢树》两篇文章后写的读后感。孩子们的文字得到众多网友点赞。有网友感慨:“真善美的标准不曾随时代境遇而改变。”课本中的篇章依然能一遍一遍地引起共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主持人语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早的人文启蒙便是小时候读过的课文与看过的书。但年少懵懂之时,往往不知其中深意,直至被抛入人海,历经世事打磨,才会在某一瞬间顿悟。本期的三名同学,他们的成长与时代的蝶变高度重叠,但无论现实如何日新月异,小时候那些已经泛黄的读本,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发出光亮,让他们记起人生最本真的道理。这正是阅读经典的意义。
青年说
小时候的课文见证成长步伐
成长的脚步从不停歇,但偶尔驻足回望,会发现小时候的课文始终如影随形,见证成长的变与不变。
曾经的语文课本里,那些文字因其美丽而吸引目光。在懵懂青涩的年纪,优美的文字用年幼的我们无法企及的方式,表达着动人的情愫。随着年岁渐长,幼时所读文字,打动我们的已经不仅是那精妙的辞藻,更是人间百态、人情冷暖、人生体悟,是文字背后的挣扎或舒展。就像小时候初读史铁生,我们看到的只是力透纸背的“好好儿活”;长大后,才能真正理解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以及那份面向未来的希望。这便是文字的力量,见证我们的成长之路逐渐向更深邃处延伸。
课文是一把钥匙,引领我们走进书香之门,更走进人生之门。如今,我们被纷纷扰扰的信息包围,碎片化传播拉扯着我们的注意力,但小时候读过的课文依然是印象最深刻、影响最深远的,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北斗七星。那些故事,或许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有余韵悠长的回甘;那些道理,或许没有通元识奥的高深,却有颠扑不破的本真。我们在成长,时代在变化,但这个世界总有一些最根本的逻辑是永恒的,比如诚实、善良、团结、努力、孝顺……这些品质,都是小时候读过的课文教给我们的。
这些便是成长路上的变与不变。小时候的课文,我们用了几年的时间去阅读,却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体悟,或许这便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吧。悟着悟着,就会发现,人在成长,本心却未改变,恒久生辉。就像曾经语文课本里的那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所说的,“多么朴实无华的车骑,可它承载着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邓健桓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1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