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文欣 扬州发布记者 赵磊 文/图
【资料图】
砖雕是中国古建筑雕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扬州砖雕2019年被评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13日在大仪镇采访获悉,仪征市大仪镇建起扬州首家砖雕艺术馆,尽展非遗文化魅力。
位于大仪镇的扬州精品砖雕艺术馆成立于2022年,这是扬州首家砖雕艺术馆,由33岁的扬州砖雕传承人娄骋打造。馆内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扬州砖雕的地域特点。
娄骋是扬州邗江区槐泗镇人,走上社会后他跟着父亲从事古建行业,自2006年起,娄骋开始接触古建修复工作,在工作中逐渐迷上了砖雕工艺,也创作出了不少砖雕作品。扬州精品砖雕艺术馆里的砖雕实物皆是娄骋自己所做,这些作品栩栩如生、刻画细腻、线条流畅,展示了精湛的砖雕文化,有人物故事、花草鱼类、镂空花窗、清水砖系及各式砖系洞窗等多达百余件砖雕作品。
馆藏的作品《梅花》以一支苍劲有力的插瓶虬枝梅花造型为主,错落有致地雕刻着不同造型的梅花,疏密得当,气韵独特,在2022年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银奖。
“我创建扬州精品砖雕艺术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示扬州砖雕的作品特色。”娄骋介绍,砖雕艺术馆能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扬州砖雕,搭建扬州砖雕技艺的传承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让扬州砖雕技艺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助推扬州砖雕产业发展。
目前,砖雕已经成为大仪镇的特色产业,大仪镇也在不断打造砖雕产业金字招牌。娄骋的砖雕制作开始朝着公司化、规模化经营,他在大仪镇设厂的同时,吸收附近农户在家门口就业。
走进厂区雕刻2号车间,只见盛棠村55岁的村民王流明正在对雕刻完成的砖雕作品进行磨光工序,因为砖面上沙眼,局部有细微的纹路,需要用五份砖灰三份猪血的比例调配、修补,待砖面干透后再次进行砂纸打磨,王流明对砖雕磨光工序现在是轻车熟路,了如指掌。
“以前,我长年外出打零工,有活一天能挣个150元,没活就只好闲着,不稳定。”王流明说,如今他每月可以拿到7000元工资,“在这里,提升的不仅是制作砖雕的技能水平,还有自己的生活质量。”
通过传帮带,娄骋努力把盛棠村进厂的农民转化为砖雕技术人才,结合扬州砖雕特色,他正在积极探索“公司+”模式,打算把厂区打造成产学研创新协同、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建设“砖雕艺术传承基地”“古建材料供应基地”和“砖雕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带动周边村民、留守妇女及残疾人就业,带动村民挣“文化钱”,让砖雕手艺成为村民致富的新途径,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产业化发展”道路。
“做好一块砖,在砖上做加法,推动非遗保护,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大仪镇政府文化条线负责人沙浩介绍,在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充分发挥娄骋这类扬州砖雕传承人的典型带动作用,在非遗保护、带动就业增收、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不断释放非遗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