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地震灾区救援现场(资料图片)
【出“席”者】
(资料图)
张昀路扬州蓝天救援队队长
戴小冬扬州蓝天救援队队员
在扬州,有一群公益救援人可以求助。他们每天在扬州扶危助困,也在全国甚至国际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近年来,公益救援组织在扬州发展和逐渐壮大,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更是一股彰显城市文明的新力量、新名片。本期“一席谈”,邀请刚从土耳其地震灾区救援回来的两名扬州救援队员,谈谈如何发展和壮大文明城市的这股新力量。
国际救援
扬州民间救援力量首次跨出国门
记者:此次土耳其灾区救援难度非常大,现场情况复杂,你们在土耳其参与国际救援的日子里,每天是如何在当地开展救援工作的?作为扬州新兴的民间救援力量,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直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救援的?
张昀路
张昀路:2月6日土耳其发生强震,7日我们就响应蓝天救援总队召集报名参加,从南京到广州,再到迪拜,随后转机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再前往重灾区马拉蒂亚,我们是最先到达该灾区的国际救援力量,这也是扬州民间救援力量首次跨出国门参与的国际救援。抵达土耳其马拉蒂亚后,我们就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我们分在行动5组,在3天内分别对5个任务点开展搜救工作。尽管我们参加过应急管理部组织的建筑坍塌专项救援培训,但现场满目废墟的惨烈程度,七八层楼坍塌成一座小山状,仍令我们很震惊。
戴小冬:当地救援环境复杂多变,每天都在余震中作业,尤其是在进行开凿墙体破拆工作时,经常会发生余震。余震规模不大,现场人员站立状态震感较弱,但在破拆作业时震感会相对明显,现场有碎石滚动、滑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先行撤离作业点。当再次回到作业点时,原有空隙被余震后的碎石重新填充夯实,只能重新开挖。每一个疑似生命迹象的作业点,救援难度确实非常大。在作业轮换的间隙,队友会相互询问来自哪里,当他们听说我们来自扬州,都不由自主围上来询问我们扬州的城市情况,我们的参与,也令更多的人想了解扬州,疲惫中也透着温暖。
张昀路:扬州民间救援力量首次跨出国门参与国际救援行动,第一梯队中只有我们两人是扬州人,其他省市蓝天救援队员的人数要多一些,这主要是与我们队伍成立时间不长和第一梯队的人员选拔有关。我和戴小冬因为参加过建筑坍塌专项救援培训才被选入第一梯队。在市应急管理局的支持下,扬州市区蓝天救援队从2020年6月起开始筹备,2021年5月各项手续完成。
在这期间,队员们主要是根据扬州地区实际进行的专项训练,扬州是平原,水域广阔水系发达,更多的是要练就适应扬州应急救援的区域特长——水上应急救援,部分队员还未参加过建筑坍塌专项培训,这也是土耳其地震发生后,扬州只有2人在蓝天救援第一梯队的原因。在土耳其灾区,我们不仅代表中国民间救援力量,也代表扬州民间救援力量,各个省的队员都是铆足劲干,都不想也不能给各自的家乡丢脸。
实战积累
日常都会抽时间集中训练
记者:听说每次前往国内其他城市参与救援,包括这次参与国际救援,多是队员们奋勇前往。每一次异地参与救援,大家都有着怎样的收获?不同灾情对参与公益救援的队员又有着什么样的要求?
张昀路:救援和其他志愿活动不一样,要在复杂艰难的实战中积累经验,为以后遇到类似灾情时有能力应对和救援。这次土耳其地震国际救援,是一次实战,我们从中学习了不少地震救援经验。扬州地区地震不多,但我国有一些地震多发地区,一旦发生灾情,我们前往参与救援时,在土耳其震区实战中积累的经验就会派上用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地区,前往救援既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蓝天队员们针对灾情救援实战积累的战场。
戴小冬
戴小冬:每一次实战积累,都可以让扬州的民间救援力量在今后的灾情救援中少走弯路。2021年7月的郑州水灾,扬州蓝天救援队派出10名队员携带专业救生装备赶赴,投入当地的抢险救灾中。在当地救援中,虽然累计转移当地群众600多人,但用坏了两条冲锋艇和一辆车,后因缺乏装备,无奈撤回。后来河南新乡水情严重后,第二批队员再出发,第一批在实际救援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就发挥了作用,增加了抢险救灾的速度和设备的保障。
张昀路:我们要求队员必须要练就过硬的救援本领,随时准备着。不仅仅是水上救援,山地搜救、城市救援、灾难救援等必备的技能,我们在日常都会抽时间集中训练,公益救援不能仅凭勇气去参加,还需要专业的技能,不然救人者就可能成为被救者,反而帮不了多少忙。
民间应急
城市文明的新力量
记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包括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在内的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热情持续高涨,逐渐发展成长为救灾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各地这一持续高涨的热情,你们怎么看?
张昀路:大灾面前,多元化资源和力量的参与,有助于防灾减灾救灾。因为民间社会力量的组织相对灵活,救援服务也多样化,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不少民间救援队奋战在前线,起到了重要的参与协同和优势互补的作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大家同心,风雨共担,在面对困难和灾难的时候,我们送去的是希望,传递的是温暖。
戴小冬:三年疫情期间,扬州蓝天救援队接到不少社会求助,主要是对小区、校园等公共空间消杀作业。医务人员等很多专业力量在抗疫一线忙碌,消杀作业面积大、地点多,这时民间公益力量就发挥了很大的防疫作用,很多区域的防疫消杀任务得以及时完成。
张昀路:公益救援也是一座城市文明力量的彰显,这股力量和其他志愿组织一样,已成为很多城市的文明新力量。危急时刻,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民间救援不仅擦亮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志愿者们每次行动中的凡人善举,更折射着文明之光。
更好发展
通过统筹、扶持、管理等方面予以正确引导
记者:公益救援志愿服务逐渐发展成长为救灾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各地甚至国际的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让这一城市文明的新名片,得以更好彰显?
土耳其地震灾区救援现场(资料图片)
张昀路:一支救援队伍的有序组织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是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救援的有力保障。比如在土耳其地震灾区,每一次挖掘施救作业,都是蓝天救援队和当地救援力量协同作战有序参与,协同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才能以最快速度挽救生命。比如蓝天救援队到达伊斯坦布尔后,会根据联合国相关组织的分配前往具体的救援点,到达灾区后,我们服从蓝天救援队的分工和指挥,分工作业。因此,在所有公益组织中,应急救援队是非常特殊的组织,需要具备较高专业性和出色的协调能力。
戴小冬:一般来讲,蓝天救援队各地队伍每周都会独立组织相关培训活动,类似于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现场指挥等,扬州蓝天救援队成立后也是这样。通过训练,培养大家的协调和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发挥队员们的专长,比如有的队员潜水能力强,那就有针对性开展专业训练并考取潜水证,急救也是平常训练内容,部分队员已持有国家应急急救员证。
张昀路: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更加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活动,为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工作营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活动空间。如进一步落实“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相关任务,研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评估制度体系,制定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救援工作的标准等。有了政策的支持,专业化仍是民间救援队未来发展的必经方向。
但同时也应重视民间救援组织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问题,尤其是相对特殊的公益救援组织,要通过统筹、扶持、管理等予以正确引导。如此,这一城市文明的新名片、新力量,才会在各地防灾减灾救灾的救援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希望扬州的公益救援力量在各地救援行动中更多“书写”帮扶道义、传递扬州大爱之情。
采访统筹 朱广盛 记者 孟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