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5日至2月3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每晚播出,成为诗词爱好者们的狂欢,被称为“诗词春晚”,在一首首灿若珠玑的诗词中,可以领略山河的壮丽辽远,感悟士人的风雅生活,敬佩名将的雄心壮志,体会名士的心怀天下。
在今年总决赛中,有一道诗词转盘题。转盘上有八座城市的名称,分别为扬州、成都、金陵、开封、苏州、长安、洛阳、杭州。
事实上,八季《中国诗词大会》,一季10场,总计80场的节目中,有关扬州的诗词几乎场场都会出现。在波澜壮阔的诗词江湖,扬州稳坐一席之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竹石》出场诗排名第一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每一位选手出场时,都会口吟两句诗,“以诗言志”。在总决赛的赛场上,6位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的选手,竟有两位选手同时选择了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在过往的节目中,从未出现。
在今年的节目中,在第六场节目中,主持人龙洋就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开场,一位来自江苏的选手也是以这首诗作为出场诗。紧接着的第七场,又一位选手选择了《竹石》出场。
翻看往期节目,只能说这首诗太受选手们的偏爱了。很多位选手都会选择这一首诗,在出场时就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在80场诗词比赛中,《竹石》稳居选手出场诗排名第一位。
为什么《竹石》如此受到青睐?这其实是一首题画诗,郑板桥擅长画竹石题材,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语言通俗而有新意,虚实结合,情景相生,饶有理趣。
在节目中,还曾用这首诗来形容历代的敦煌守护者,赞美他们身处恶劣的环境,依然接力点亮了文化的火炬。可见这首《竹石》,对于人性的坚韧坚守,有着极高的概括。
位列榜首
《春江花月夜》出场率最高
八季80场节目,哪一首诗词出场率最高?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今年的节目中,《春江花月夜》出现8次,出场率最高。在往年的节目中,《春江花月夜》同样占据着极高的出场率。累计起来,这首诗名列八季《中国诗词大会》出场率榜首。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唱诵。
有人说这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似乎就有些夸张了。张若虚出生约为公元670年,假设他是在30岁那年写出《春江花月夜》,李白、杜甫还没有出生。事实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世界中,很难有一首能够“盖全唐”。
对于《春江花月夜》最为公允的评价,还应该是“孤篇横绝”。
底蕴深厚
扬州生来就有如此魅力
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扬州缘何能够独享这一份荣耀?扬州市诗词协会的专家介绍,扬州素以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而著称,以城市繁华、风土清嘉而闻名,也以名人辈出、诗文繁盛而享誉。古往今来,众多文士名流醉心于扬州的风情风物,流连于扬州的风景风光,歌吹吟咏,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传诵不绝。历代名家笔下的扬州,洋溢着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
著名诗人子川认为,一个城市的知誉度与诗歌如此密切关联,这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大约非扬州莫属。盛唐时期扬州的繁华,今人是很难想象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今天的人常用国际化大都市来形容城市的规模,唐朝的扬州就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唐人曾用“扬一益二”来形容扬州作为全国首富的地位。
扬州的最大幸运,是在它的兴盛时期,遇上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中国诗歌鼎盛时期最优秀的诗人群,与扬州的邂逅,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契机。据史料记载,有诗为证,到过扬州的唐代诗人,知名者有骆宾王、张若虚、孟浩然、祖咏、王昌龄、李颀、李白、高适、刘长卿、韦应物、丁仙芝、李端、孟郊、卢仝、张籍、王播、权德舆、陈羽、刘禹锡、白居易、李绅、徐凝、李德裕、张祜、杜牧、许浑、赵嘏、温庭筠、皮日休、姚合、方干、郑谷、韦庄等,几乎占了唐诗名家的半数以上。
这也是一种“金风玉露”的相逢,缔造了诗城扬州的现代传奇。立春已至,这座城市又将迎来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烟花将要在枝头绽放,月光也将洗净二十四桥,桥边的红药,年年知为你开。
记者 王鑫 林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