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字亭。
(资料图)
记者昨天在文汇阁施工现场采访时看到,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文汇阁已基本建成,周边的亭廊也已基本成形,“五亭一廊”开始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古籍《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的国内少见的“品字亭”也已亮相。
御碑亭。
古籍原图中“五亭一廊”再现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文汇阁亭廊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已经基本成形,整体展现,正在进行最后油漆等工序。
“整个区域规划建设‘五亭一廊’,未来这里将是扬州亭廊比较集中的区域。”负责工程建设的江苏兴业环境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扬州园林融南方清秀、北方雄伟于一体,艺术风格和景物特点堪称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
文汇阁的园林方案设计以尊重历史建筑原貌、复原古籍原图布局、展现扬州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功能需求作为设计依据。经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在古籍《鸿雪因缘图记》原图中,文汇阁前庭有“御碑亭”,西侧有“品字亭”,后苑有天圆地方亭、歇山亭、六角亭。因此这次共规划设计了“五亭一廊”,《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的古亭廊将得以再现。
据介绍,文汇阁广场上的园亭建筑,整体风貌和建筑装饰等带有文人风格,诗情画意。
“品字亭”亮相填补扬城空白
在文汇阁施工现场中央区域,一座造型独特的亭子最引人注目。这是一个由三个小亭子组合在一起的大亭子,其中中间的亭子较高、重檐四角,两侧是两个单檐四角亭。
“这是由三个四角亭组成的‘品’字形亭,取名为‘映雪’‘囊萤’‘凿壁’,引自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囊萤映雪’和‘凿壁借光’。”专家介绍,品字亭位于整个园林最中心的位置,是全园的视觉焦点。
品字亭是水中亭,是古戏台,是园中榭,是扬州两座经典园林建筑——瘦西湖五亭桥和何园水心亭的结合。
“文汇阁的品字亭是根据古籍记载恢复建设的,在扬州的园亭里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填补了扬州园亭的一项空白。”专家说。
“天圆地方亭”别具一格
在品字亭的西南角,还有一个亭子造型比较独特,上面是圆形顶,下面是方形亭。记者了解到,这个亭子是“天圆地方亭”,在扬州的园亭中也比较少见。
据专家介绍,天圆地方亭,是连接地下车库的观光电梯亭。命名“大成亭”,来自乾隆皇帝御制诗《文汇阁·叠庚子韵》:“天宁别馆书楼耸,向已图书集大成。”在古代,人们认为天为圆形,地为方形,常以圆喻天,以方喻地。天圆地方亭也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大成亭将现代钢结构电梯与传统木结构园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
假山。张孔生 摄
每个亭廊都各具特色充满文化内涵
专家告诉记者,除品字亭、天圆地方亭外,文汇阁广场的御碑亭、卷棚歇山亭、六角亭和长廊,也各具特色,充满文化内涵。
御碑亭,坐北朝南,临水而设,八角重檐,在亭中等级最高。御碑亭内立一汉白玉石御碑,正面碑额为“上谕”,碑文采用乾隆将《四库全书》贮藏于文汇阁的谕旨,背面碑额为“御制”,碑文为乾隆为文汇阁题的四首御制诗:《文汇阁》《再题文汇阁》《文汇阁·叠庚子韵》《命颁布四库全书,时许愿读中秘者抄录无靳,诗以志事》。
卷棚歇山亭名“凌云亭”,引自乾隆皇帝御制诗《再题文汇阁》“万卷图书集成部,颁来高阁贮凌云。”凌云亭与长廊结合,形成文汇阁园林北侧的分界线,与友好会馆、品字亭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在整个园林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扇形的弧面形状与池岸相协调,典雅中透着柔美,充满诗情画意。
在北侧的假山上,正在建设一座六角亭,取名“崇经亭”,引自乾隆皇帝御制诗《文汇阁》“皇祖崇经训,图书集大成。”亭立山间,小巧玲珑,柔婉无限。站在亭子里,白天可俯瞰园中美景,别有一番风采;晚上在此登高赏月,更是意境深远。
文汇阁长廊名曰“品芳廊”。西入口题“书山有径”,东出口题“学海无涯”。品芳即品味书香气息,廊全长95米,南北分流,衔山环水,曲折回环,把各个单元的建筑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姿态各异、风格协调、南北贯通的彩色缎带。同时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东西向长廊将全园分成北“山苑”和南“水苑”,在视觉上扩大了整个园林空间。
《释名》中说:“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亭的功能是“停”,即供人休憩。专家介绍,亭、廊既是游览文汇阁路线上的一个个美的“休止符”,也是一个个“观景点”,亭是景观,廊起到连接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在构景上,又使得园林这一整部“乐章”显得抑扬顿挫,张驰有致,成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一种优美的“旋律”。
“文汇阁的亭、廊将给来访者提供一处听风观景的休憩地,在品读古籍之余让心灵回归自然。”专家说。
通讯员 王天翠 记者 张孔生
延伸阅读
《鸿雪因缘图记》是清道光年间江南河道总督麟庆的随笔式作品,因附有二百四十幅精美写实的图画,且刻印精致华美而为人称道。作者的记载多是亲历亲闻,且每篇都附写实的图画以印证(包括文汇阁的记载),为我们寻找、恢复那些业已消亡的建筑、园林或景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