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花芍药
昨天下午,扬州讲坛继续开讲,邀请原南通大学副校长、文学院院长周建忠讲述“十大名花意象与中国古典诗词”。周建忠从花卉意象与诗词吟诵入手,重点介绍扬州市花芍药的前世今生,进而介绍菊花、兰花、玫瑰、蔷薇、月季、荷花、梅花等“十大名花”的审美意象,从寄情、审美、励志、悟理一一解读。
花卉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资料图片)
用诗歌来表现花卉、认识花卉,首先我们要知道诗歌的特性和特征。诗歌主要有三大特征,第一是音乐性,第二就是要有灵感,第三用单音节来构成句式和字数。所以我认为语义-音乐-诗人灵感三者合一,可以构成诗歌的基本特性。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说,传统诗词有三个特点: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我们解读诗歌要从感觉、视觉、听觉等切入来写灵感,要通过体验、回忆,超越生死、时空来写想象,要通过寄寓渗透的情感来把感情寄寓其间,同时也要通过形音意的语言来构成语言的模糊性,多维、简约、含蓄。
诗歌的灵感,水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可以写河流、思想、人生,水无复形、义无反顾,山川草木充满灵气,四季如歌、花开花落,人与自然、天人合一,花卉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民俗、鸿沟、雪、雨都构成诗歌灵感的重要着力点。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种花卉都代表了一种思想,都给予了人们一种审美。
10万年前人类进化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就是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产生了对母亲的依赖眷恋传统,第二就是火的发现和使用,在食物、效率、交流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原来吃生的现在吃熟的,身体健康得到大幅度提升,因为有了火,可以围着篝火进行讲故事交流,所以文化就诞生了,也就有了一种人类认可的理想信念和生活方式,就称为共情能力。我们把这种共情能力转移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高山河流,就诞生了不朽的文学艺术。
“草木”是古代人的一个专用术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个草木指什么?既不是指高大的树,也不是指荒芜的野草,而是指草本的和木本的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虽然破了,山河依然存在,城里的春天,高高低低的树和低低矮矮的花,依然一片茂盛。
观赏花卉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有季序,每个不同的季节有重点观赏的对象,比如说春兰、夏荷、秋菊、冬天的水仙;有时序,24小时几点几分哪一种花开;另外还有天象,阴晴雨露不同的时候观赏花卉有不同的效果。观赏又分为两种,微观的是观赏根、茎、叶、花、果,中观的有色彩、形态、质感、芳香。
花卉的香,构成了“天下第一香”兰花,“人间第一香”茉莉,“国色天香”牡丹,“香花三元”兰、茉莉、桂花。
芍药在扬州为盛
中国是花的国度、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我们现在有花卉188个科、772个属、2354个品种。有人评选了中国的名花50种,太多看不完,就选出了重点花卉24种,在这24种当中就包括了我们扬州的市花芍药。
我国进行了三次“十大名花”的评选,第一次1986年,第二次1987年,第三次1996年,选了“十大名花”。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十大名花”当中就有芍药。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扬州的市花有两种,一种是琼花、一种是芍药。我想应该来自于欧阳修的诗。欧阳修说了,“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芍药的花谱,我们现在能找到四本——宋代三本,明代一本。宋代留下的就剩了一本王观的,让我们觉得很亲近。王观是如皋人,在江都任职,做过江都知县。王观的《芍药谱》里写为什么芍药在扬州为盛,主要是维扬大抵土壤肥腻,于草木为宜。还特别说到,扬州的芍药之盛,盛到什么程度,原来龙兴寺有四个院,山子、罗汉、观音、弥陁,冠于此州。等到王观的时代呢,就有朱氏之园,最为冠绝,“南北二圃所种,几于五六万株”。而且讲了扬州人都喜欢戴花,有专门的花市。
姜夔在扬州鉴赏芍药填的词叫《咏芍药》,“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特别讲到了扬州的芍药,“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这个“行云处”讲的是什么?一望无际的开遍的芍药红,就像行云一般,流向远方。
菊花代表“励志”
菊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花品种,在《周礼》和《礼记》里就已经写到了。以菊花作为市花的有北京、太原、德州、芜湖、中山、湘潭、开封等。
桂花和菊花往往是对现,在桂花开得最香的时候,数亩黄华嫩蕊先,这个时候菊花已经开始开了,这是寒露的季节,寒露开始我们就可以赏菊。
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材里边就经常出现菊花诗,其中有一首就是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一首非常励志的诗,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功名无取。苏轼要他绝不能放弃人生的追求,为什么荷花凋残了还擎雨盖,菊花凋残了还傲霜枝,这反映了菊花的一个特性——菊花抱枝而死,菊花的花瓣不随地飘零,如果随地飘零,大家喝菊花茶就喝不到了。刘景文在苏轼的鼓励之下,第二年还真谋得了一个官职,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但遗憾的是,当年下半年他就去世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要像菊花一样不懈地努力。
“王者之香”兰花
兰花是一种很特殊的花卉,兰花的著名专家是达尔文。达尔文写了一本《兰花》。他说,如果兰花的种子能长出兰花,全世界的生物就只有兰花。那反映了什么,兰花的种子,每一颗种子有三千列到一万列,但长不出兰花。兰花主要靠什么?采集、培育、分株、传承,所以一般人养兰花能养活就不错,不死就是有本事,然后能开花就不错,年年开花是很难的。
大家鉴赏兰花,千万不能鼻子靠过去闻兰花,鼻子里生出来的“邪气”,会把兰花熏昏过去。所以一般人家兰花会做很多障碍,不让你靠近。我在办公室后边种了一盆兰花,中间有一棵发财树挡起来,它是远闻则有、近闻则无。
兰花的自然属性慢慢进入到了审美属性,兰花叶子细长、花朵小巧、香气幽淡,高雅、美丽,被称为“花之骄子”“天姿国色”,变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主要寄寓的情感有德行高雅、坚持操守、淡泊自足、独立不迁。兰花成为一种文化、人格的象征。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不懂兰花的,其中就有胡适。胡适的校园歌曲《兰花草》虽然很有名的,但是事实证明,胡适是不懂兰花的。他的朋友熊秉三赠送一盆兰花,他天天去摸,听说最后把它弄死了,根本没开花。他也不懂这种花叫草,所以“我从山中来,带走兰花草,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兰花是很娇气的,气若幽兰、含香体洁,“兰心蕙性”“芝兰玉树”这个审美领域就进入了中国的语义表达空间,有词汇、有成语。我查过《中国成语大辞典》,跟兰花有关系的成语有121个。兰花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它还有人格的象征,主要跟孔子有关。孔子讲过“兰当为王者香”,然后后人就改成“兰有王者香”,最后就改成“王者之香”。所以如果你家里有盆兰花,花盆上都没有“王者之香”四个字,那就太不正宗了,卖兰花的盆上一定有“王者之香”。
讲到兰花,不得不讲一讲“扬州八怪”的郑板桥。郑板桥画兰花非常有名,但纯粹画兰花会很少,郑板桥画兰的时候一定有石头,一定有竹子。我觉得他写兰花是很有特点的,郑板桥常年为官,但是为政清廉,家无余财,二女儿出嫁的时候,拿不起嫁妆,就画了一幅兰花给二女儿,他自己说,“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在郑板桥的笔下,竹、石、兰和人视为一体,是人格的象征。
所以,兰花的植物属性、自然属性被审美属性、社会属性以及人格追求所取代。
荷花梅花所代表的审美
荷花的鉴赏和我们现在朋友圈的鉴赏是大相径庭的。我们在朋友圈发的照片十有八九是在荷花最惊艳时拍的,而中国绘画题材主要选的是残荷败叶、枯枝小鸟,写荷花的生命力。
从花卉的角度来说,如果说“大家看啊,今天的荷花开得很美啊”,这个人就不懂荷花。“荷”严格来说指叶或叶柄,就是指荷叶,概称有莲、荷花、芙蕖、菡萏、芙蓉、莲花、藕花等,细分得很清楚的,花未开为“菡萏”,已开为“芙蓉”,结子则有莲蓬、莲子、莲藕三阶段。未开的荷花很香,已开就不再香了,所以等到满池塘荷花都开了,然后发朋友圈说“好香”,那你就不懂荷花了。
其实不是每一种荷花都是有莲蓬、有藕,自古以来就有专门的俗语,“红花莲子白花藕”,开红花的有莲蓬,开白花的没有莲蓬会有藕,所以古代人将荷花分为鉴赏性的红花和实用性的白花。
我们鉴赏荷花一般也不是最惊艳的时候,大家可能有印象,荷花开的时候先是叶然后是花,后来是花的枯萎再到叶的枯萎,荷花的生命力在寒冷的冬天、在水面上慢慢消融、慢慢凋谢。
梅花的审美非常特殊,它的审美特点就是写心静,写一种特殊的境界。《红楼梦》里面特别写到了梅花,盛开在雪地,营造出人生难以企及的境界,和我们世俗正好分开。
记者 王鑫 林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