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通讯员龙轩 陈思源 孔令玲 记者 张旭
“采藕啦!”16日一大早,在高邮市龙虬镇龙虬庄遗址公园,根根新鲜白嫩的春藕,在沉睡了一个冬日后纷纷“苏醒”。菜花掩映的藕塘里,藕塘水面上不断冒出气泡,一条条洁白的莲藕接二连三地跃出水面。
一年光景最好时,不负春日采藕忙。随着气温回暖,从田间地头到湖滩河渠,不仅农田纷纷换上了“春装”,藕塘也“脱”掉冬日厚重的外套,迎来了丰收季。
龙虬庄遗址公园藕塘的承包人戴天梅是高邮市界首镇人士,今年55岁的她已经从事农业生产30多年了。20年前,戴天梅在龙虬庄遗址公园内承包了400多亩农田,开挖藕塘种植莲藕。“这些莲藕是去年留下来的,因为受去年年底疫情影响,莲藕没能卖上好价格,所以留在春天才开始采摘。”戴天梅说,经过一个冬天,莲藕的价格逐渐回升,所以赶在这时候开始藕塘的“首采”。
春天的藕塘早已褪去了翠绿,但水下却孕育了满满的收获。8名藕农身穿防水服,站在齐胸深的水里,穿行在干枯的荷梗之间,一手拿着高压水枪冲击淤泥深处,一手向下摸索寻觅莲藕身影,麻利地采收着莲藕。
戴天梅告诉记者,想要挖出一根完整的莲藕是需要技术的,在看不见水下情况的状况下,藕农们只能靠着多年经验找到藕的位置,并迅速用水枪将淤泥冲散开,然后拔出莲藕。 “我是从宝应赶来的,干采藕这行30多年了,这一天能采1500斤藕,能赚500多元。”在藕塘里忙着采藕的藕农李立忠告诉记者。和李立忠一样,藕农们均来自宝应县。虽然已经到了春天,齐胸的塘水仍透着寒冷。每次采藕,藕农们都得“泡”在水里八九个小时,但靠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采藕手艺,他们每人每年能收入近10万元。
春风吹过,藕塘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有着30多年莲藕销售经验的卢玉刚向记者介绍,春天的藕既是蔬菜,也是滋补的药材,时下春藕的价格也比较亲民,特别深受北方人的喜爱。这处藕塘的春藕已经被各地预定,将销往山东、宁夏、陕西等地,预计产量在40万斤左右。
通过无人机的拍摄,高空俯视下,藕塘内上演着一幅水上丰收的忙碌景象。时间临近中午,藕农们将漂浮在水面上的莲藕整理好,慢慢从藕塘中心推到岸边。不一会,莲藕就装满了货车。记者了解到,这片藕塘将进行为期2个月的采收,待将去年的老藕采收后,在清明时节,藕塘内将重新除草施肥,撒下新的藕种,期待下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