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约100天,在最后这段时光里,考生该如何应对?近日,本报邀请了2022届扬州多位优秀毕业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詹辅晟
找到学习与生活的意义所在
(资料图)
詹辅晟:毕业于江苏省扬州中学,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力学系。
詹辅晟的求学之路是从高邮湖西的小镇开始的。在他看来,小学学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在这个阶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初中时,他挑年级里成绩最好的同学对标,虽然屡战屡败,但明显可以看到自己与对方的差距不断缩小。
高中后,他选择走物理竞赛道路。高中阶段他完成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认清了自己的理想与未来的方向。他产生了探索宇宙星辰的梦想。
詹辅晟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怕受打击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学习是一个帮助自己实现理想的手段,因此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
数学物理的学习,都是需要花时间理解与钻研的,也是理科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应试,数学平常可做的主要是限时训练以及专题练习,训练的量要有保证,而物理侧重于对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与应用,概念清晰,理解透彻,题目的量其实并不需要像数学那么大。
万传扬
学习的主阵地一定是在课堂
万传扬:宝应中学2022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
万传扬认为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老师上课的过程中,会有重点、按节奏地梳理各方面的知识,这有赖于老师多年经验以及不同视角所总结出来的。所以,比起一个人埋头苦干,跟从老师的角度是更好的选择。除此以外,他认为学习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询问。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为解决问题,第一步是独立钻研与思考,之后就要敢于并且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也可以是主动向老师提问。以他为例,高中有一段时间英语作文并不是很好,他主动向英语老师寻求帮助,坚持每天写一到两篇作文请老师修改,他的英语作文有了很大的提升,高考时英语也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在课外,万传扬热爱阅读。父母全力支持他的阅读爱好,购买各类书籍、订阅各种杂志,在读书这方面,他涉猎广泛,通过书本见识了世间万象。此外,父母还鼓励他培养各类爱好。上高中前,他都会抽出周末时间前往棋院下围棋,有了业余五段的水平。同时他也擅长游泳和乒乓球。
在生活中,万传扬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他多次跟随母亲到科室看她为病人诊断,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他养成了缜密的思维,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
郑博文
对能保底的学校做到心中有数
郑博文:2022年毕业于扬州中学,现在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求学。
回顾学习历程,郑博文在初中时开始接触数学物理竞赛。高一强基计划政策出台之后,他自知通过竞赛获得高考优势无望,进而改变策略准备强基计划,放弃了许多竞赛的难题,而更重视校内成绩和一些基于高考的纵深拓展。
他觉得自己的学习特点大概是一个阶段对一个学科或两个学科进行攻关,争取提高分数。他认为,不停地试错,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包括同学分享的方法、老师建议的方法、自己想到的方法,都可以去尝试,然后评估这个方法对自身是否高效有用,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利用好课堂是第一要义。白天在学校的时间是宝贵的,他在高三下学期的时候积极调整生物钟,前调睡眠节点,减少晚自习下后回家再学习的时间,保证充分的睡眠,保证第二天集中精力于课堂。
他认为,如果没有明确热爱追求的专业或者院校,那就做到了解自己大概的保底学校,心中有数就可以了。高考之后,再去考虑自己的分数能上什么学校,上什么专业。
钱晨
以获得成就感作为学习动力
钱晨:宝应中学2022届毕业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未央书院,专业为数理基础科学与水利土木海洋工程。
钱晨认为,高中是一个思维拔高和提升学习效率的阶段。有人说高中学习就是刷题,其实不然。刷题只是提升学习成绩的必要手段之一,相比之下,拔高自己的思维层次更加重要。拔高思维的前提是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对知识点有深层次理解。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加上老师的点拨,拔高思维层次并不难。此时,很多题便不攻自破,无需消耗时间。也有人说高中学习需要智商和天赋,其实并不完全如此。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效率,既跟得上各学科老师授课的节奏,又能保持自身自主学习的节奏,同时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自然水涨船高。
在学习中,他碰到难题时喜欢深究。深究难题常常帮助自己更好地认清问题的本源,也让自己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深刻。当类似的问题改头换面再次出现时,自己就能一眼看出,这也节省了许多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在高中,学习难度大,知识点多,问题类型层出不穷,这一习惯也让他耗费太多时间精力,从而导致在其他课程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到这个问题后,他试着调整自己,在深挖问题的本源与保持学习的自由度这两方面保持平衡。
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动力,难以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他认为,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学习过程中取得突破后的成就感作为动力。愈学习,便愈加渴望提高自己、取得突破,而获得的成就感也鞭策自己继续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孔祥涛
以获得成就感作为学习动力
孔祥涛:扬大附中学生发展部2022年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小学初中时,孔祥涛一直是成绩中上的普通学生。和绝大部分同龄人一样,经历着家校补课班的传统学习模式,学习被动而起伏不定。进入高中后,尤其是在学生发展部的三年,他逐步学会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培养兴趣,挖掘潜能。自然而然,也就不用去课外补习班了。
孔祥涛认为,一定要多读书。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理科经典。读书,也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反馈,但请相信必将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悄然助你渡过难关。在高中阶段,无论是卧室书桌上的《小径分岔的花园》,还是教室书橱里的《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都给了他巨大的触动,使他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每当遇到难关,他喜欢一个人静坐在学生发展部的考试室里,独自思考问题。当然,独立思考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自己的能力与认知范围内,尽力思考。请相信,与其在考场上焦头烂额,不如在平时费心费力。
关于学习习惯,他认为因人而异。就如上课笔记,工整抑或潦草,错题本,整理抑或不整理,只要适合自己有利于自己,都可取。
此外,要注重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清醒。不以学业为借口逃避锻炼,也别为了一时的娱乐熬夜。体育和音乐可以为积极迎考提供体质保障和精神滋养。
管子睿
认真投入听好每一堂课
管子睿:毕业于邗江中学,现就读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从小学到高中,管子睿的学习成绩时常波动,不算是最突出的那一批次。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每次考试总会出现一两门学科拖后腿。
管子睿觉得自己缺少一种持之以恒的决心,但这让他愿意去尝试更多的新事物。在学习生活中,他认为必要的娱乐放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方面。他热衷篮球和电子游戏等。在他看来,这已成为现在学生之间维持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
管子睿认为,每个学生都怀揣着自我的梦想,也许现在还认识得比较模糊,但在今后的学习与对自我能力的不断认识中构建出一个框架,而行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投入地听一堂课,在一次晚自习中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回家后能完成自己既定的拓展,这样的点点滴滴都会对你想要的好成绩有莫大的帮助。其次,是要能坚持。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日两日的行动获得的成果也许只是会解一两道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干扰,培养定力和意志就更加重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惊艳他人。也许这样的过程很漫长,同时你会一次次懈怠,这都是人之常情。在短暂的松懈后继续行动,并能不断增加坚持的时间,成长只会是必然。要在学习与生活中多思考。也许在学习中你们会发现,课内的知识是很容易掌握的,也是很基础的。但请注意,这样的基础内容往往是日后学习更高层次知识的敲门砖。数学上的计算、物理上的概念、英语中的一词多义,都需要重视再重视。
记者 刘冠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