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特约 | 王骅
【资料图】
随着基金四季报在春节后披露完毕,有着专业买手之称的FOF最新配基全曝光。2022年股市整体表现不佳,在主动权益基金领域,偏均衡稳健的基金更受青睐。
四季度FOF基金持仓风格愈加均衡,部分专业买手对擅长行业轮动的基金相对偏爱。另外,FOF明显加仓了消费、医药等行业主题基金。根据全部披露完成的四季报,大部分基金经理认为今年市场可能好转,那么跟随专业买手的脚步,又有哪些作业可以抄呢?
四季度FOF持仓风格更趋均衡
行至2022年四季度,FOF重仓主动权益基金已经和一年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彼时机构买手更多还是基于宽基增强的思路选基,海富通改革驱动、富国价值优势的持基数量领先,同时,信澳新能源产业、景顺长城环保优势等成长属性较高的产品也受FOF偏爱。
一年过去,FOF持基分散程度更高,整体风格更加均衡,且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更加看重,FOF重仓数量较多的中泰星元价值优选、广发睿毅领先等产品都是更多依靠个人主动布局的价值风格基金,价值风格基金的加入使得FOF整体持仓从成长趋于均衡。
具体来看,FOF重仓最多的两只基金在2022年都相对抗跌,从持仓角度主要因为两者都对低估值且带有一些预期反转的个股青睐有加。中泰星元价值精选在地产板块重点持有了万科、建发股份两只股票,以建发股份为例,公司除了在供应链业务上继续保持优势,在房地产转入下半场之时,建发股份持续扩大地产和相关业务,逆势扩张除了让建发坐上了闽系房企老大,后续的收购业务也可能让公司从区域性的国资龙头转为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公司。
广发睿毅领先则是对航空股始终维持较高比例,且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航空品种,航空板块在2022年受益于各阶段的防疫降级和客运修复预期,以及疫后供需错配下盈利中枢确定上移,因此航空股股价在2022年相对坚挺。根据广发睿毅领先的四季报,目前基金持仓仍然集中于该板块,但基金经理也坦言2022年产生超额收益还是有运气成分,2023年组合很难再度获得类似方向判断上的超额收益。
基于此引申开去,绝大部分基金经理在四季报的市场展望中对2023年的市场持有中性偏乐观的态度,考虑到在2022年大幅下跌之后可能是价值和成长交互演绎的行情,FOF在四季度持仓中也加入了较多持股风格均衡,但呈现一定行业轮动特征的产品。
比如华商新趋势优选和交银国企改革是四季度FOF重仓数量较多的产品。华商新趋势优选的投资具有很鲜明的逆向思维,主要通过自上而下重点挖掘未来处于景气周期且具有明显向上拐点的行业,2022年相继配置了煤炭、软件、航空等板块,四季度又新进了铜陵有色、云铝股份等相关个股,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强,铜铝等有色金属又受阶段性复产节奏影响,从近期的股价上看,基金在周期板块的主动调整已经获得一定效果。
相比其在周期投资上的优势,交银国企改革的行业轮动主要通过左侧布局成长板块获利,基金四季度新进了芒果超媒、大北农等消费股,以及北方华创在内的半导体相关个股,整体行业雨露均沾的同时也有侧重。
相对一致的加仓方向为消费、医药
基金获得的FOF基金重仓产品数量的季度变动可能更能反映机构投资者偏好的边际变化,四季度除了上文提到的交银国企改革、华商新趋势优选外,也有不少行业主题基金被较多FOF持有,包括融通健康产业、汇添富消费升级、易方达港股通成长等。
医药在近两年的深度下调中之后估值已近历史底部,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医药企业有望逐渐消化政策、成本和订单波动周期,从而带来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经营周期改善的原料药、中药以及药店等板块在四季度以来纷纷上涨。FOF通过该产品进行医药主题投资除了看好医药行业的底部配置机会外,也考虑到了公募配置的拥挤度以及产品业绩稳定性等方面。融通健康产业即便是在众多的医药基金中也稍显异类,不热衷抱团,更多持有的是相对冷门的阳光诺和、康德莱等医药服务以及器械公司,与大部分医药基金重仓CXO形成了较大差异。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汇添富消费升级,产品和绝大部分传统消费基金配置方向一致,以白酒持仓为核心,在消费结构升级、中国品牌崛起、服务消费爆发等方向集中布局。根据四季报,汇添富消费升级在四季度市场底部时,重点加仓了茅台、汾酒等白酒企业、珀莱雅在内的美容护理公司,并在港股增加了腾讯控股、李宁等互联网、运动服饰等个股。
四季度FOF加仓份额最多的易方达港股通成长同样重点布局了港股的消费板块,除了美团、快手等线上服务,还有青岛啤酒、九毛九在内的线下消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汇添富消费升级和易方达港股通成长均主要由汇添富和易方达自家的FOF参与布局。因此受样本较少且公允度欠佳的影响,FOF对于消费板块的加仓情况与主动权益类基金在四季度减持食品饮料形成对比。
展望后市,随着积极政策的落地,受益于场景恢复的消费和经济复苏的制造、周期类板块可能景气提升。政策层面出现积极变化,市场在预期层面表现活跃,“困境反转”类标的多数上涨。FOF在整体布局时,通过更加均衡的思路平衡把握机会和风险,值得基民借鉴。
(本文已刊发于2月4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