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第二十中学学生在参加书法绘画比赛。金瑜婷 摄
扫二维码看精彩视频
(资料图)
■群众关切的教育事
家住湖南省长沙市的刘先生发现了一个特别的交通现象,前些年,一到星期五,郴州、永州、衡阳、邵阳、娄底、怀化等地前往长沙的高铁票源就十分紧张:车票都被周末“陪读大军”抢走了。不过,“每到周五,一票难求”现象如今已然改变,前往长沙的高铁票变“冷”了。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掐尖”现象催生“周五现象”
“抢票!抢票!”孩子在长沙上中学的那6年,家住永州的郭女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周抢票,“有时买不到票,还得请同事、朋友帮忙,很多次只买到中途的站票。”
这一现象曾在湖南很多地方出现。新邵县教育局副局长石小毛告诉记者,2021年以前,该县也出现了一股去长沙读书的热潮,学习成绩及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都往长沙跑。“城里的比较多,每到周五就组团一起去长沙探望孩子。”
正是家长如候鸟一般,周末在两地来回“迁徙”,造成了周五高铁一票难求的现象。而“周五现象”的背后,又与“掐尖”现象分不开。
从本世纪初开始,长沙部分省示范性高中通过与社会培训机构、中介机构,以提前招生、超计划招生和高额物质奖励招生等手段到其他市州“掐尖”,市州直属学校又到县里“掐尖”。“学生初中没毕业就被挖走了。”永州市一位长期分管基础教育的领导对抢挖生源现象深有感触。他表示,早些年,“掐尖”扰乱了招生秩序和教学秩序。
永州二中是隶属冷水滩区的区属高中,2020年以前,校长蒋小铁每年开学最头痛的事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到校。“教育局给我们每年1200个新生招生指标,但开学时到校的只有800多人。走了的300多人,都是成绩靠前的学生,大多去了省示范性高中。”蒋小铁介绍,随着优质生源流失,不仅让很多家长对学校失去了信心,也让部分教师对学校发展失去了信心,优秀教师也开始流失。
有着同样困境的还有郴州汝城一中。“作为一所边远山区的县城中学,发展中遇到最大的困境就是留不住本地优质生源。”该校校长叶优良说,由于高中招生不规范,优质生源流失,很多教师选择离开;教师流失又加速了生源逃离。
重拳遏制招生乱象
记者了解到,“掐尖”现象不仅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还严重增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加重了经济负担。
汝城县的黄先生开了一家杂货店,收入可观。从初中开始,他就托朋友把儿子送到长沙上学,孩子的母亲专职陪读。“租房、伙食、车费、学费、特长班……多得很!真的很麻烦。”黄先生说。
“那时吃也没吃好,睡也没睡好。”家住邵阳市的刘先生每周都坐高铁去长沙探望孩子。
不仅经济成本巨大,孩子“异地上学”,家长和孩子还都花费了大量看不见的成本。“我们内心很担心、很牵挂孩子。”让郭女士遗憾的是,没有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给予充分的陪伴,“孩子一个人在外读书,心理压力很大。女儿考上大学后跟我说,‘妈妈,如果你不能陪伴弟弟,就别把他送到外地读书了’。”
尽管花费巨大,多名家长向记者表示:“把孩子送到长沙读书,不一定都有预想中好的结果。”永州的周先生表示,他有几个同学、朋友的孩子在长沙上学,有的孩子始终融入不了当地环境,本来入学时孩子非常优秀,“但后来跟不上了”。
湖南省教育厅深刻认识到“掐尖”现象对全省普通高中教育良性发展的危害,在深入分析形势后,下定决心遏制“掐尖”热。
“当时面临多重压力。”湖南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人明知“掐尖”现象影响很坏,但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旦考上了长沙优质高中,一只脚就踏进了名牌大学,因此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去长沙。
2020年4月,湖南省教育厅出台禁止跨区域招生的政策,其核心一条就是,未经省教育厅批准,公办普通高中严禁以任何名目跨市州招生;未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公办普通高中严禁以任何名目跨县市区招生。2021年、2022年,教育厅又先后出台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的文件。
这些政策一出台就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湖南省教育厅一方面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引导,积极改变社会认知;另一方面深入整顿整改违规招生行为,对违规招生行为绝不手软,严肃约谈了长沙4所省示范性高中,公开通报了6所违规招生学校,并严肃查处了湘潭县违规招生行为,免去了相关人员县教育局局长和副局长职务,在全省引起极大震动。
规范招生带来可喜变化
湖南以“快刀斩乱麻”的姿态,严格规范招生行为,重拳遏制招生乱象。3年来,湖南基本堵住了“掐尖”渠道,“择校热”迅速冷却。
“最直接的是优质生源外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优秀教师外流也减少了。”石小毛告诉记者,3年前“五一”期间外地学校组织的很多大规模考试,或者在周末组织的考试,现在都销声匿迹了。
“第一,整个招生秩序规范有序了,提前招生、买卖生源、乱打广告等招生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第二,给各县域高中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各学校有了自己的好生源,教师就有了信心;第三,减轻了老百姓的焦虑和负担,不再跟风送孩子去外地上学。”一位地级市教育局领导高兴地说。
对县域高中来说,留住了生源,带来的是更多信心。蒋小铁高兴地说:“现在,学校生源稳定了,到校率超过了90%,教师们的信心更足了。”
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新邵三中的硬件和师资相对较差,优质生源较少。校长陈斌介绍,规范招生前,学校为了抢优质生源,与其他县中一起进入初中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到学生家中进行招生劝导,既浪费学校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造成县中各校关系紧张;规范招生后,各县中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促使各校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才能吸引优质生源。
规范招生给县域教育带来了明显变化。“以前,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将孩子送到省城读书。规范招生文件出台后,汝城县教育资源持续优化,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进一步得到保障,很多条件好的家庭也愿意让孩子在县城读书。”汝城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欧阳伟立说,“出现‘周五现象’,很大原因是老百姓对县域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不信任。”
欧阳伟立告诉记者,除了根据政策规范招生外,汝城还从5个方面主动作为有效留生:一是大力推进学校基础建设,实现校舍建设标准化;二是大力推进设施设备配备,实现装备条件标准化;三是大力推进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后勤装备标准化;四是大力推进学校资源整合,逐步达到学校布局合理;五是大力拓宽人才补充渠道,进一步优化教育人才结构。
石小毛也表示,新邵县将努力以质量来“留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政策,集中力量打造一两所优质普通高中,让新邵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通过优质教育留住优秀学生。
记者获悉,为整体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扭转县中整体偏弱的状态,今年湖南将启动“徐特立项目”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支持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开展标准化建设。该项目位列2023年湖南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首。
大力塑造良好教育生态
本报评论员
一张车票冷与热的背后,是湖南教育生态向好发展的缩影。改革向纵深走去,必然涉及复杂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若非亲历,把头扎到改革的深水里看看,可能很难知道其中的万千曲折。教育发展的道路难以避免各种各样的问题,“掐尖”现象便是其中之一。跨区域招生,看似一时满足了部分家长追求更好教育的诉求,但带来的是对整个教育生态的破坏。
公平且优质的教育,不是空洞的教育理想。它承载着国家的宏伟梦想,以及家庭、孩子对未来的深切期许。如果一场教育改革最终指向的是这份共同期望,那么,无论最初经受多少质疑,都需要扛住“阵痛”,保持定力。在部分学校、家长反对的情况下,湖南省教育厅出台的禁止跨区域招生政策,已经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跨区域“掐尖”的销声匿迹,给各县域高中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减轻了老百姓的教育焦虑和负担。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让教育工作者能够把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中,摆脱内耗。留住生源,塑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规范招生是很重要的一步,但绝不是最后一步。大力推进学校基础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布局和教育人才结构……能够看出,湖南在育人环境优化方面有着更长远的谋篇布局。在家门口上一所好学校、遇见一位好老师,正一步步从规划的图纸上照进现实。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0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