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骑电动车家访。
近日,全市各学校正在开展家访活动。那么,在家访时老师和家长都聊些什么?家长又有哪些收获呢?近日,记者跟随老师走进学生家中,沉浸式体验家访的过程,见证家校共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雪梅和家长交流。 肖讷 摄
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
下午四点半,在维扬小学北区校门口,记者见到了背着小包,风尘仆仆的张雪梅老师。“正好放学时间,刚把学生送到家长手上。” 张雪梅告诉记者,她此前已经走访了30多户家庭,“开学第一周,我想利用这段时间把剩下的学生走访完。”
此次参加家访的除了班主任张雪梅外,还有学校副校长魏艳和英语老师周淑惠。“我们家访都会要求多位老师一起,共同了解情况。周淑惠今年刚接手他们班的英语,于是她主动要求参加家访。” 学校副校长魏艳介绍。
“我喜欢观察孩子们,每个人上课什么样,下课什么样,看到孩子们的不同面,这是一个班主任必备技能。”张雪梅说。
骑上电动车,张雪梅轻车熟路地找到了学生祝梓萌的家。“我们班的学生都住在学校附近,这几天的我就在这几个小区转。”张雪梅笑着告诉记者。
“祝梓萌在学校属于不太需要老师操心的孩子,她还有一个妹妹,今年在我们学校上一年级。”张雪梅一边上楼,一边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
“欢迎欢迎!”刚走到家门口,祝梓萌就带着妹妹,和妈妈一起开门迎接。“知道您今天来,祝梓萌一放学就念叨了。”祝妈妈笑着告诉张老师。
“刚开学这两天上课还适应吗?”一落座,张老师就询问起祝梓萌开学的状态。“还挺好的,这个孩子从小就比较懂事,平时还能帮我照顾妹妹。”祝妈妈回答道。
“现在小女儿也上小学了,你们平时接送孩子有困难吗?”张老师关心道,“特别是祝梓萌现在也六年级了,学习也要抓紧,你们家长适应吗?”
“因为家离得很近,平时主要是她奶奶负责接送,如果实在有事祝梓萌也能自己走回来,对她我们还是很放心的。”祝妈妈告诉老师,“祝梓萌从小到大,在学习上我们都没怎么操心。虽然六年级了,但我相信她能自己适应好。”
“你这样的心态是对的,家长一定不能过度焦虑,这样反而会给孩子一些负面的影响。”张雪梅肯定道,“这两天在学校我们也默写了,祝梓萌完成得都挺好的,看得出来她状态保持得很好。”
做值得信任的朋友
晚上六点半,我们出发去今天家访的最后一位学生李子腾的家里。“李子腾是我们班的‘小机灵’,脑子很活跃,我和他父母之前也沟通过,现在已经有大的改变了。”路上,张雪梅向大家介绍到。
“妈妈妈妈,老师来了!”一打开门,李子腾激动的惊呼。“放学回来就盼着老师来了。”李子腾妈妈笑着告诉老师。
“作业写好了没,这两天有没有和妈妈拌嘴?”张雪梅问李子腾。
“都写好了,我拿给你看。”李子腾骄傲地说,“我现在不怎么跟我妈吵架了,我学会了反省,但有的时候她确实不对,我也提出让她反省了。”
李子腾的妈妈听完不好意思说道:“我确实脾气比较急,李子腾这点其实也像我。不过自从张老师做了班主任,他就回来常常跟我说,让我要跟张老师一样有稳定的情绪,要我学会自我反省,有的时候甚至还会跟我说‘妈妈,我刚才确实做得不对’,我真的非常感谢张老师。”
在交谈中,李子腾突然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碗剥好的石榴递给张老师。“你也太偏心了,从来都没给我剥过石榴。”李子腾妈妈“吃醋”地表示。
“你要是像张老师一样,我也给你剥。”李子腾害羞而又倔强地说。
听完,张雪梅哈哈大笑,“你看,其实李子腾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你们一定要有耐心,做事也要讲究方法。”
李子腾的爸爸妈妈连连点头,“自从张老师接手了他们班,整个班的精气神都提起来了,李子腾回来提得最多的就是张老师,我们真的由衷地感谢。”
“老师来家访真好,孩子最崇拜老师了。”送我们出门时,李子腾妈妈笑着说。
拉近与家长的距离
晚上7点17分,历时3个小时,早已饥肠辘辘的记者终于结束了跟着老师去家访的体验。而整个过程中,张雪梅老师却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和每位家长交流,即便是已经入秋,汗水却浸湿了她的衣服。记者却了解到,在家访期间,每个老师每天最少都要走进3户家庭,每天七八点钟结束工作也是常态。
在家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什么时候获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什么时候参加足球赛受伤,就连谁和谁闹矛盾了都记得一清二楚,这些微小的细节一下就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师和好的师生关系。”在从教二十几年的张雪梅眼里,家访的作用也远非课堂教学、家长会所能取代的,“孩子是家庭的映射。家访了解到的学生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是因材施教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参考。虽说现在通讯手段发达,电话微信随时能联系,但我还是喜欢去体验每个家庭的氛围,感受面对面的直接。”
记者 肖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