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芡实。 陈源浩 摄
处暑过后,又到了芡实采收的时节。近日,记者来到江都樊川镇联谊村的百亩芡实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芡实叶犹如一个个绿圆盘,挤挤挨挨地平铺着,无边无际。水塘边,种植户张树文从筐中取出成熟的果实苞,脸上写满喜悦。
芡实,俗称“鸡头米”,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药用价值,是健脾益肾佳品。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扬州里下河地区培育、生产芡实的农户不断增多,一筐筐“鸡头米”成为当地农户探索致富道路上的“金豆豆”。
“由于今年里下河地区雨水多且温度高,我们需要赶在白露前完成第一茬的芡实采收。”张树文介绍,芡实生长周期不长,但掌握“技巧”很关键,一般在每年3月份培育幼苗,5月中旬移植到水塘里,8月下旬开始采摘,10月末基本采摘结束。一塘的“鸡头米”大概需要采摘八茬才能采完。
“一茬采完后,必须按时回到原点进行第二茬工序,过了时候的‘鸡头米’就卖不出好价钱了!”张树文随手剥开一颗芡实向记者介绍,他种植的“苏芡”出水后经过机器去皮、剥皮、烘干至成品后,每斤可卖至百元,去年150亩共计收入70万元。芡实过季后的农田,还可用来栽一季水稻。
放眼基地内,20余名采摘工人正在水深没膝的田里作业,联谊村村民居学峰接过一筐装满的芡实,送往基地进行机器加工。
“芡实经济效益高,周边村民都很感兴趣。”张树文说,“下一步基地准备继续扩大芡实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通讯员 崔言香 记者 陈源浩